走近敦煌, 2.2.2017

成都博物馆春节期间正在进行一次全国最大规模的丝路石窟艺术展,不仅包括敦煌,还有新疆克孜尔、高昌和甘肃麦积山等著名石窟。一展囊括如此多内容,丝路迷自然不能错过。

昨日去了,如愿以偿,虽有些小遗憾(情有可原),但还是给展览组织者和志愿者一个大赞。 遗憾之处是所有石窟和壁画展品均属临摹仿制品。两个原因: 一是原件搬不走,二是能搬走的,大多散落于国外。

比如,这次展出的克孜尔石窟,绝大多数真品都藏于德国柏林近郊的自由大学的亚洲艺术博物馆。2014年去柏林时专门乘车去看过。这些都是德国”强盗”在上世纪初中国羸弱之时,用刀切割成块后盗走的。剩余大部藏于俄罗斯、日本和法国的几处博物馆,也是赤裸裸的掠夺。

 

每次看丝路作品,都会有不同的感触。这次的感触来自下面这幅画的细节之处: 上面明显有伊斯兰(或阿拉伯)装扮的马队。  

 

让我感叹,唐朝于中国历史之盛世颠峰,绝非偶然: 社会空前的开放,和对各种异端宗教的容忍。一般来说,一个社会越富裕,社会容忍度越强。这包括对异见和异教的容忍。 丝路富唐,唐也因丝路而更加容忍和自由。 粟特人(丝路的主要中间商)信奉的拜火教,曾风行于长安,就是一个例证。 

 

然而象钟摆一样,过度的容忍和开放,最终引来的是主流的反感和排斥,然后社会重回封闭与落后。拜火教徒最终被令大屠杀,也是钟摆回归中间“主流”的必然结果。

中国唐朝的兴衰让我联想起今日欧美政冶的迅速蜕变。 对异教徒和移民的过度容忍让英国选择脱了欧,欧洲的”伊斯兰化”似乎像极了昔日唐朝的“安史之乱”……民粹主义(populism) 的普遍崛起,和疮铺在美国的上台,都可以看作是7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走到了钟摆极点的表像:全球化缩小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巨大收入差距,而几乎清一色地加剧了发达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。“回归”民族主义、国家主义,强调本国利益高于一切“自由”、“民主”等普世价值观(疮铺的“美国利益第一”),极有可能重新成为未来很长一段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观点。

 

作为全球化最大受益人和头号发展中国家的中国,未来何去何从,需要的不是一般的远见卓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Back to Top